四明书屋 > 都市言情 > 重生之佞臣 > 172.第 172 章

172.第 172 章(1 / 1)

妹子们, 通知下, 防盗订阅比是百分之五十,感谢支持正版的妹子们

姚二太太是个急脾气, 姚四郎这一点倒是随了她,只见她拧着姚四郎的耳朵,张嘴就开骂:“孽障,好端端的又惹阿卿生气, 我说过多少次了,眼看着乡试将近,莫要惹阿卿心情不好,你把老娘的话当耳边风了是不是。”

姚四郎“哎哎”的疼得直叫, 好不容易逃开了魔爪, 一边揉着耳朵, 一边嘟囔道:“娘你就会偏心,问都不问就知道是我惹了他不高兴了?怎么不说他惹我不高兴呢!”

姚二太太冷笑一声:“你这糊涂东西,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愚笨的。”

姚四郎眼睛睁的大大的, 恼道:“我怎么就愚笨了。”

“你今日说的什么浑话, 什么叫你的舅舅阿卿不曾叫过一声舅舅?什么叫二郎有什么好的都挂着阿卿?糊涂东西, 这话是你说的?你舅舅为何在这广陵能成为盐商翘楚,瞧得还不是我们姚家?我们姚家依仗的又是哪个, 还不是福成长公主,若没有阿卿, 福成长公主又会记得姚家是哪个, 你这话, 是要阿卿承了你舅舅的情不成?”姚二太太没好气的骂道,上前又拧住了姚四郎的耳朵,骂道:“若阿卿当众应了你,日后别人求到你大伯和你父亲那里,你让他们应是不应?”

姚四郎疼得“嗷嗷”直叫,哪里晓得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弯弯道道,一时间又羞又愧,忙道:“娘,我错了还不行,我认错认错,您松松手,我去给五郎赔不是。”

姚二太太啐了一声,到底是松了手,没好气的道:“再有下次我就与你爹说,瞧他打不打你板子。”

姚四郎连忙讨饶,陪着笑脸,嘴上说着讨巧的话,免得真被告上一状,落得板子上身,后见姚二太太露了笑脸,开口问道:“娘,要我说咱们姚家自有家财万贯,何苦让五郎去走仕途之路,都说伴君如伴虎,想来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。”

姚二太太闻言却是哭笑不得,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蠢货。

“姚家纵是有万贯家财也掩饰不了地位低下,如今是有福成长公主为依仗,姚家才得了几分脸面,若有朝一日这依仗没了,姚家的家财万贯就要成为有些人眼中的肥肉,恨不得人人都咬上一口。”说道此处,姚二太太微声一叹,若是小叔尚且在世,姚家必是另一番景象,又何必逼着阿卿入仕。

姚四郎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,哪里知晓这其中的弯弯道道,听了姚二太太这番话,方知姚家处境,当下不由一愣,好半响,才磕磕巴巴的说道:“儿子不孝,竟不能为家里分忧。”

姚四郎能说这番话已是难得,姚二太太眼里不由露了笑意,嗓音柔和下来:“你有这份心已是难得。”话音落,见姚四郎扭着身子,就知他是耐不住性子了,便道:“自去耍吧!这些日子莫要拉了阿卿胡闹。”

姚四郎忙应了下来,出了滴翠轩犹豫了一下,便朝着春在堂的方向而去。

姚四郎脾气虽火爆又性情冲动,可却有一优点,有错立即改之,倒是放得下脸面来与姚颜卿陪个不是,自家兄弟,便是有了口角,气恼也不过是一时的,姚颜卿又怎会记仇,这事自是自此掀过。

次日一早,姚颜卿来到永安居,早膳过后,与众人提及入学一事,姚家虽为他聘请了先生,可到底不过是一寻常秀才,他所图甚大,自是不愿让这秀才先生继续教导自己。

姚大老爷颇显诧异的看着姚颜卿,他这侄儿虽天资聪颖,可因年纪尚小,终未定性,倒不想今日竟转了性子,自请入集贤书院。

姚颜卿两世为人,所求终逃不过权势两字,且前世他便入集贤书院进学,若不然凭借他在家中所学,实难被今上钦点为探花郎,虽前世为探花郎其中有借势之故,可若没有几分文采,也难以服众,是以他打定主意,必要入集贤书院静心读书,以求来日及第。

“侄儿觉得若今年下场一试,未必能取得好名次,倒不如静下心来读书,等三年后在下场。”

姚大老爷喜他有大志气,不免点头一笑,摸着长须道:“难为你小小年纪能有此念,只是那集贤书院虽好,可终究离家远了些,你自幼娇生惯养,可能吃得了那苦?”

姚颜卿起身拎起桌子上的茶壶为姚大老爷斟上茶水,微笑道:“侄儿以前不董事,不免贪玩,如今已想明白,若能进集贤书院,又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。”

姚大老爷抚掌大笑,当下便要应允,哪知姚老夫人眉头一皱,却是一百个舍不得孙儿,连连摇头:“不妥不妥,你想念书自是好的,既这个先生你不喜,就让你大伯另为你聘请良师就是了,怎得还要离家求学。”

姚颜卿自知因父亲早亡的缘故祖母把他当作眼珠子一般珍视,因此听了这话也不急,他素来嘴甜,只缓了声与她道:“祖母,那集贤书院有一沈先生,不知教出了多少有才之士,孙儿若得他教导,日后少不得有大造化,指不定还能与父亲一般连中三元,光耀姚家门楣,再为您老人家请一诰命封赏。”

姚老夫人听了这话,脸上不由露了笑模样,摸着姚颜卿的头顶,笑眯眯的道:“我们阿卿就是孝顺。”

姚颜卿被姚老夫人拢在怀里,闻言便道:“既如此,祖母就依了孙儿吧!”说罢,摇了摇姚老夫人的胳膊。

姚老夫人上了年纪,可受不得姚颜卿摇这几下,忙摆着手,笑骂道:“依了,依了,你这坏东西,我若不依你,你非要把我这把老骨头摇散不可。”话是如此说,姚老夫人一脸的宠溺之色却是掩盖不住的,少不得又嘱咐姚大老爷几句,又让姚二太太好好打点一番,就是求学也不必学那寒门学子一般拿腔作势,小厮总是要近身伺候的。

姚二太太一脸的笑意,道:“老太太只管放心,我一定打点的妥妥当当,保准让阿卿在书院也不为旁的事操心,只管安心的念书。”

姚二太太办事,姚老夫人是一百个放心,只可惜她办事在妥当,也架不住规矩二字,沈先生虽收了姚颜卿,却不允许他坏了规矩,小厮什么一概不许入集贤书院,好在平日里书院有下人为这些学子打扫房子浆洗衣衫,倒也不至于难倒素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姚颜卿。

在集贤书院念书已有三年,论悟性姚颜卿在书院中算得上数一数二,但却不是沈先生最为得意的学生,于他看来,此子聪慧,日后若入仕,必然主政一方,只是却必不会是直臣,甚至以他心性,对于权势更会极为热衷,于国而言未必是幸事一桩。

姚颜卿自是晓得沈先生对他的观感,只是略有几分不以为意,在他眼中,沈先生有育人之才,却不懂为官之道,若不然先皇也不会在他辞官时不加以挽留,不得不说,以沈先生之大才,这也是一桩憾事,每每思及,姚颜卿都不免为沈先生感到可惜。

秋闱将近,这一次集贤书院共有三人下场,除了姚颜卿外,还有沈先生的得意之徒张光正与陈良,是以沈先生少不得加以嘱咐。

沈先生虽对姚颜卿观感不佳,却也不至于厚此薄彼,把三人叫来,细细提点一番,言语间直指春闱,对于乡试并未多有言说,在他看来,这三人必会中举,且解元必在三人之中产生。

“乡试过后,你三人便早日进京吧!”

这春闱也是有讲究的,早日进京,打响名头更能让考官注意,且批阅卷子时更容易留下印象,是以沈先生才如此提点道。

三人称“是”,且早有打算,约定一同上京,张光正与陈良倒是和沈先生对于姚颜卿的观感不同,对于这个小师弟颇为喜爱,平时里更是经常在学业上指点于他,作为回报,姚颜卿也乐于和两人分享世家做派,免得两人进京后被人小看。

这年头,做官也讲究人脉,除非你想做一纯臣,且不说这纯臣是否是人人都能做得的,只说下场,多数凄凉,是以但凡不是那等一根筋通到底的人皆不会有此念,曾有诗道:同窗同师同乡人,同科同榜同殿臣,可想而之,同朝为官者,是极看重同窗、同乡、同榜之谊,张光正、陈良与姚颜卿三人正占了同窗、同乡之谊,此次下场,说不得又能占了同榜之情,情分自是非寻常人可比拟。

拜别沈先生后,姚颜卿与张光正和陈良道别,这才动身回了姚府,却也不过歇了三日,就带了小厮奔赴考场之地。

“郎君好相貌。”来人拱手一揖,眼底略带了几分惊艳之色。

晋唐崇尚美,尤其是姚颜卿这样形貌昳丽者最受人追捧,是以来人才会开口就赞他好相貌。

姚颜卿微微一笑,邀来人入席,彼此一番交谈之下,已杨兄姚弟加以称呼,似有亲近之感。

姚颜卿几杯梨花白下肚,面上便呈现一抹薄红,玉雕似的修长手指漫不经心的轻敲在桌面,目光看向窗外,忽儿的眸光一定,露出了一个笑意。

张光正不解,顺着姚颜卿的目光朝窗外望去,见一华服青年正进了和乐楼,没多时上了二楼直奔姚颜卿而来,甚是亲昵的叫着姚颜卿。

“好你个五郎,我还使了人去姚府问你何时动身,想着与你一道来,你倒是早早就出发了。”来人一边说着,一边勾了姚颜卿的脖颈。

姚颜卿眉眼一弯,拍了拍来人的肩膀,笑道:“我也只比你早到了半日,再者,我哪知你要来此。”姚颜卿嘴角勾着,拉着人上前,与张光正等人介绍道:“这是我在家中时的好友,姓柳名英东,在家中排行第二,只管叫他柳二郎便是。”说完,又把张光正三人介绍给了柳二郎。

彼此见过礼后,柳二郎与姚颜卿道:“我紧赶慢赶的追你,这才晚了半日,若不然怕要明日才得相见了。”

姚颜卿一笑,问道:“你可订好了住的地方?”

“家中在这有一处宅子,倒也不必住了客栈,一会让秦艽收拾一下,你随我回去,这地方乱糟糟的,哪里能让人静心读书。”柳二郎皱了皱眉头。

“我在这住的好好的,可不愿来回折腾,再者这离贡院也近些,你那宅子说不得养了一群莺莺燕燕,那才是扰了我读书呢!”姚家与柳家几十年的交情,姚颜卿与柳二郎又私交甚好,说起话来自是随意。

柳二郎也没有勉强,只与姚颜卿道:“我去姚府的时候正巧听说那边要来人了。”因顾及有外人在场,柳二郎只含含糊糊的说道。

姚颜卿却是明白柳二郎话中那边所指为何,脸上的笑意不由淡去,轻“唔”一声,半响后,才道:“往年这个时候她们也是要过来送东西的。”

柳二郎嘴角动了动,道了一句:“你心中有数便好。”

柳二郎口中所指正是定远侯府一行人,福成长公主虽位尊,却不曾分府另住,只因定远侯府杨氏一族是真正经年累世的簪缨门阀,而福成长公主又是二嫁之身,且怀着他人之子嫁入侯府,饶是今上,也没脸开口让福成长公主移居公主府中。

定远侯府一行人中有一人是福成长公主身边的管事邱妈妈,在侯府中也是非寻常下人可比,素有几分脸面,就连侯府几位郎君待她都极是客气,是以姚家也不敢托大。

邱妈妈微胖,脸若福饼,鼻头有肉,很是有些福相,笑眯眯的看着姚老夫人,说道:“公主知姚家这些年的辛苦,养育郎君甚是不易,如今郎君长大成人,不日就要考取功名,这些都是托了姚家的福,公主心中感念,特备了薄礼与众位以示感谢。”

最新小说: 重生之心动 我自地狱来 望眼欲穿 天价萌妻 都市医仙 天歌·三生不负三世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势不可挡 岂言不相思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