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>很快,就到了杨素和郑祁耶结婚的日子。
按照习俗,伽罗属于男方这边迎亲的人,可是郑祁耶偏要她去自己身边,做送嫁的人。
“可能是有些害怕了,”郑先生担忧的说道,“这孩子平时看着淡定,越到婚期却越是紧张。”
看来是婚前恐惧症,伽罗笑了笑,说:“祁耶还年幼,快做新娘子了,紧张是在所难免的。”
她和郑先生一起去了郑家,郑祁耶一看到她就开始抱怨:“花钗太重了,新娘服上的刺绣也不好,调配的胭脂不够鲜艳。”总之,哪儿都不好。
伽罗握住郑祁耶的手,发现她的手指尖微微凉,掌心却是滚烫的。伽罗捏捏她的掌心,笑着说:“没事,没事,放宽心,没那么糟糕,一切都很好。”
或许伽罗的话真的有安定人心的作用,郑祁耶做了几个深呼吸,心情平复了下来。可还是有些委屈:“我还是会担心……”
“你可是荥阳郑氏的娘子,”伽罗摸摸她的脸颊,“有什么能难倒你呢,嗯?祁耶那勇往直前的性子哪儿去了?不过是一桩婚事,有赞者在旁边,谁会为难你?再说了,你今日成婚,属你最大,没什么好怕的。”
郑祁耶连连点头,坐到妆台前,闭着眼让全福人梳头。看不到身旁影影绰绰的人,心里的害怕就会少一点了。
将近黄昏时,迎亲的队伍来了,门外的郑氏小娘子们此起彼伏的嬉笑:“新婿登门,新婿登门!”
郑祁耶端坐在床前,用纨扇遮住面庞。
伽罗微笑着站在一旁,透过窗棂望向外面,不一会儿,杨素就在众人的簇拥下带着大雁进来了。
为了尊重郑氏,杨家这次的礼数做到了十足,完全按照《周礼》上的来,一丝差池都没有。
这不光是为了表示对郑氏的尊重,也表示他们弘农杨氏不是浪得虚名,是配得上荥阳郑氏的。
身穿玄色冕服的杨素走了进来,目光落到郑祁耶身上,然后又看向伽罗,咧嘴一笑:“阿嫂真的在这儿啊!”
屋中顿时一阵窃笑,纨扇后的郑祁耶也恼羞的瞪了他一眼,这人傻不愣登的,可别在婚礼当天就闹出笑话来啊!
伽罗笑着对杨素说:“快把你的新娘子请出去吧!”
杨素笑呵呵的走到郑祁耶身前,赞者唱礼,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出房门。屋里的人也跟着出去,外面的天已渐渐黑了,火把燃了起来,把半条街都照的亮如白昼。
伽罗看着婚车远去,祈祷这对新婚夫妻日后能举案齐眉,和和美美。
可惜他们的新婚生活并不尽如人意,杨坚告知伽罗:“三日回门之后,郑氏就把处道身边的美貌侍女都打发走了,更别提那些侍妾,全都发卖了出去。”
不知为何,伽罗一点也没觉得意外,她问:“那处道呢?”
杨坚叹道:“处道十分生气,却又无可奈何,这才找我诉苦。”
伽罗摇头叹息,这两个人在婚前就互相看不对眼,却碍于家族不得不在一起。婚后才几日就出现了这样大的矛盾,日后又该如何相处呢?
杨坚对别人尤其是夫妻之间的生活毫无兴趣,之所以告诉伽罗,是怕郑祁耶先来,伽罗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支错了招。
不过令人意外的是,郑祁耶把杨素压得死死的,根本没问题。而且郑祁耶大约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太好,心虚的没有告诉任何人。
郑氏那边还以为祁耶在杨家过得很好呢!殊不知杨素早已在心里种下了埋怨的种子,积怨日深,以后早晚会爆发出来。
九月又出现了一次日蚀,没过多久,丽华第一次生病。
半夜开始起烧,幸好乳母发现的早,第二日请来医生。医生把脉之后,说:“极有可能是小儿风疹,照例会发烧三到五日,然后便会出疹子。到时候不能见风,不能占水,注意保暖。等到疹子退下去之后,就不会有事了。”
幸好这个医生是懂行的,如果按照伽罗前世在网上学到的,采用擦背等物理方法降温,很有可能会害了孩子。
所以呀,万事就怕似懂非懂,还是专业人士的更可信。
伽罗衣不解带的守了丽华三日,杨坚也特意请假在家陪着,三日后丽华总算退了烧。果然如医生所说,烧退了之后开始出疹,脸上、胸前、后背,几乎能长的地方都长了。还好这种疹子不会发痒,否则,小丽华可要遭罪了。
纵然如此,这一次生病之后,丽华也清减了。毕竟发烧没有胃口,吃得少,出疹又怕有些食物不好吃,吃了会更严重。因此,几乎七八天了,丽华都没好好吃东西。
等到疹子完全消失,又等了两日,伽罗才放开了丽华的饮食。
丽华一好,伽罗就带着她去看望吕氏。
吕氏见了心疼的不得了,说:“你们娘儿俩都瘦了!丽华,快到阿婆这儿来,让阿婆好好看看。”
丽华扑到吕氏怀里,吕氏亲亲她,给她拿点心。她拿了一块,反而递给吕氏:“阿婆,吃。”
吕氏十分欢喜,笑道:“阿婆不吃,丽华多吃些。这一病啊,脸上的肉都少了,瞧着心疼。”她把丽华抱在怀里,爱不释手的看着这个乖巧的小孙女。
伽罗含笑坐在一旁,眼神转了一圈,并未看到养在吕氏跟前的五郎杨爽。她虽然常来吕氏这里,但几乎看不到杨爽,这么大的孩子多数时间是在睡觉,也有可能是吕氏对庶子并不上心,分开了嫡庶的区别。
正说着话,宫里就来人,说太后派人来问丽华的病情。
没想到竟然惊动了太后,少不得等丽华好了,还得进宫一趟。
太后得知丽华只是出风疹,现已经好利索了,便放下心来,命人又送去许多补品。
内侍从杨家回来复命时,宇文邕刚好在座,此事也是前几日杨坚请假,他才知道丽华生病的消息。这才和太后提了,碍于不好直接赐下太医,只好赐下名贵补药,以示关心。
太后打趣道:“这下你该放心了,对丽华比你亲生的还在意。”
宇文邕的面色一凝,太后叹了口气,又说:“陛下回京三年,后宫却只有李氏有所出,即便陛下宠爱李氏,也不该冷落了其他妃嫔。其实,宠不宠爱不爱都没有关系,要紧的是子嗣。”
宇文邕垂下眼睑,如今外敌仍强,内忧还在,他哪有心思生孩子?难道他就不怕生再多孩子,将来也保不全么!
23
(.=)
<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