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2章玄奘取经
当玄奘来到山腰的时候,额头已经是血肉模糊,膝盖更是鲜血直流。
白少云看着前来的玄奘,对着小昭和双儿道:“去门口迎接一下玄奘。”
双儿和小昭立刻躬身前往。
白少云这个时候对系统道:“有没有度化冤魂厉魄的佛门经文?”
系统立刻道:“有一个大悲咒陀罗尼经还有一个地藏王菩萨经,每一个都需要一亿装逼值。”
白少云点了下头道:“那就地藏王菩萨经吧。”
白少云花费了一亿装逼值后,手中出现了一本佛经。
而此时玄奘已经来到了山巅,神色虔诚。
“玄奘法师,道祖已经在大殿等候与你。”小昭和双儿在门口等候玄奘而来。
玄奘艰难的起身,双手合十道:“阿弥陀佛。”
玄奘被带到了大殿上,只见到大殿上瑞气千条,金光闪耀,给人神圣之感。
“贫僧玄奘拜见道祖。”玄奘神色虔诚膜拜起来。
白少云伸手轻轻一点,一道灵气侵入玄奘的身体,将他的伤势彻底扫清。
玄奘看到这里,面色露出狂喜之色,对白少云的神色充满了敬畏。
“玄奘,你三步一拜,九步一叩,所求为何?”
白少云淡淡的说道,一副装作不知的样子。
玄奘双手合十,对着白少云道:“道祖,如今天下冤魂增多,沉沦地狱,贫僧受到城隍大人的指点,想要来此地求取真经,希望道祖能够赐予真经。
玄奘神色恭敬,白少云对佛门并没有太大的好感,但是在这件事情还是佛门的法决极好。
尤其是对着玄奘好感更甚,能够三步一拜,九步一叩,这种毅力和诚信值得赐下法决。
白少云看着玄奘,伸手一扬,一团金光落在玄奘的手中,化作一本佛经。
“好好念诵经文,就可以度化地狱恶鬼,你若能够度化完地狱的恶鬼,我便传给你真经,让你可以成佛々「。”
白少云笑着道。
玄奘听到这里,神色大喜,立刻发誓道:“鬼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”
玄奘这一誓言出来,天地有感,滚滚元气便没入了玄奘的体内,为这玄奘筑基。
白少云哈哈一笑道:“好,不错!不错。”
白少云明白,这佛门的宏源大誓虽然有助于修行,但也必须完成,否则就会遭到损害。
白少云伸手一扬,一道灵光将玄奘送到了长安鬼城。
包拯亲自迎接。
“恭喜大师得佛经,度化冤魂厉鬼,必有无量功德。”
包拯看着白少云郑重道。
玄奘双手合十,诵念了一声佛号,走入了鬼狱中,口诵经文,随着经文的念诵,这玄奘脚下升腾一道金色的莲花。
玄奘跌坐在上面,口中诵念经文,无数的经文不断的唱诵起来,一道道经文化作金色的力量融入了四面八方,凡是接触到这些经文的冤魂厉鬼身上的怨气就消散大半。
随后这些冤魂厉鬼也跟着吟诵起来,短短半日,便有数百个冤魂厉鬼被度化,跌坐在玄奘四周,高声念诵经文,形成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来度化整个鬼狱。
“大人,这玄奘大师已经度化了鬼狱中许多冤魂厉魄,按照这个速度下去,迟早会被将鬼狱度化一空的。”
判官看着鬼狱的情况,立刻大喜的对着包拯道。
包拯也很满意的点了下头。
半个月后,鬼狱中无数的冤魂厉魄几乎被度化。
李渊心中本怨念极深,但是沉浸在这佛光的半个月内,反而越来越安稳起来,心中的怨愤慢慢的平息了下来。
“大师,朕心有不甘,朕乃是大唐开国皇帝,却不能庇护两个儿子,亦未能教好儿子,让三个儿子互相残杀。
朕为了百姓的安定,为了大唐的兴盛,用了一些帝王手段,却被人诬告至此,我心中怨恨。”
李渊双手合十,脸色不解之极。
玄奘看着李渊,伸手轻轻一点,一团佛光汇入李渊的身躯内,轻轻笑道:“世间繁华不过过眼云烟,便是当今皇上,百年之后,也是归于尘土,何必在意。
何不如修炼佛法,参悟天道,得大自在。”
玄奘说道这里,李渊露出沉思,自己在这里呆了许久,心中也有所领悟,世间尊崇之极又能如何,也不过轮回一世罢了。
玄奘说道这里,看着李渊道:“.〃太上皇,我佛释迦牟尼曾经也是世俗的王子,参悟了红尘,菩提树下证道,太上皇何尝不可。”
李渊心中有些疑惑,但是却愿意留在这里听讲。
而这一段时间,鬼狱内的冤魂几乎全部被度化。
半个月后,李渊身上的怨气消散殆尽,竟然有淡淡的金色光明。
玄奘看着李渊身上的样子,神色一喜,从莲台上走了下来,看着李渊道:“恭喜太上皇勘破心中执念。”
李渊看着玄奘道:“多谢大师,我打算在大师身边参悟佛道。”
李渊双手合十,安心听讲,不过李建成和李元吉却极为不满父皇的表现,上前怒吼起来:“父皇,你怎么能够如此是非不分,你是太上皇,这一起都是道祖的诡计,我们绝对不能投降,我们接受香火之力,迟早会逃出这里的。”
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到李渊的样子,神色愤怒之(王王的)极,觉得自己的父皇背叛了自己。
李渊看着李建成和李元吉苦笑了下道:“建成,元吉,我们已经沦落到了这里,应该放下成见,好生修炼,早日脱离此地。”
“父皇,你中邪了么?我们和李世民的仇恨如何可以化解。你怎么不去劝劝李世民。”李建成愤怒道。
李元吉也是恼怒道:“父皇,我们不是都说好了,借助香火来修炼,然后一起打破这里。”
两人越说越恼火,浑身的怨恨之气更重了。
玄奘看到两人的模样,叹了口气,整个鬼狱中也就这两人最难以度化,当下诵念经文,希望可以感化这两个人,度化他们身上的怨恨之气。
玄奘度化李渊的这一幕,正好落在了包拯的眼中。
看到这一幕的包拯极为欢喜,又担心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