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几年过去了,学礼已出落得眉清目秀,高挑英俊,他没辜负父亲的厚望,十五岁上考中了秀才。
去病见儿子学业有成,看在眼里,喜在心上,巴望着他进一步仕进,好光宗耀祖,荣耀门楣。
学礼儿时好道,喜欢听人讲道士的异行秘术,一听就入了迷,两只小手托着腮,脸上带着笑,眼睛放着光,飘飘悠悠的进入了神仙世界。
在家时,他总是喜欢躲到没人的地方,舞拳弄脚,做着奇奇怪怪的动作。家人看到了,问他,他诡谲的笑笑,并不回答。
去病对他管教的紧,加上他年纪尚小,学业上并未受影响。
举业后,学礼仕进心渐淡,整天神神秘秘的,搜罗些道学书偷着研习,没头苍蝇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,终因学不得法而一无所成。
听说崂山多神仙道士,便决定到哪里去求仙学道。
学礼找父亲去说,去病一通臭骂:“我家不缺牛鼻子老道,缺的是状元进士,不知道你哪根筋拧了,想出这混账念头,现今正是考取功名的好年纪,况且你的学问正蒸蒸日上,我对你寄以厚望。现摆着阳关道你不走,偏去踩那独木桥?再说你是有家室的人了,怎么行为处事这么不着调?不行,哪都别想去,好好在家给我呆着!”去病素来强势,儿子拗不过老子,怏怏而返。
青凤赶上去安慰儿子,让他不要杵逆父亲,好好读书。
学礼回到屋里很气闷,坐在桌边,不言不语,眼光直直的。妻子问他,他也不往正题上说,敲桌子,打板凳的,没有好声气。
妻子以为他和谁闹了别扭,消消气就没事了,没再搭理他,回到里屋忙自己手头的活计去了。
他越想越气,好好的一件事,竟不能做成!难道就这么黄了?他心有不甘。
他是一个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人,加上年轻气盛,很快他有了主意。
一天晚上,他收拾了点儿行李,带了些盘缠,偷偷的离开了家门,踏上了去崂山的道路。
第二天早晨,妻子发现学礼没回屋里睡,到书房找,也没找到。
她告诉了公公。去病想起前几天的事,一拍大腿:“坏了,莫不是这小子去崂山学道去了?”他急急忙忙派了一些家人、仆人去找。
晌午时,派出去的人回来了,回说没有找到。青凤和儿媳急得什么似的。
去病却大大咧咧的一笑:“没什么,别那么着急上火的。我的儿子我知道,你瞅着,多则半年,少则仨月,到时候你别找,他自己就乖乖的回来了。学道成仙,他哪是那块料。从小娇生惯养惯了,光那份苦他就受不了。不过,话说回来,年轻人摔打摔打,也是好事,历练过了,知道是咋回事了,也就不胡思乱想了。我年轻的时候和他一样一样的,也是这犟牛脾气,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呢。稍待时日,稍待时日。哈哈哈,没事了,大家散了吧。”
学礼一路跋涉,终于来到崂山脚下,仰望崂山,山势巍峨,满目青翠,乳白色的云雾缭绕山腰,一条山间小路曲曲折折,在绿草丛林间时隐时现。
自己心目中的神仙圣山就在眼前,一阵阵喜悦漾上心头,激动得他浑身打颤,他整整衣冠,带着一种朝圣者的心情款步前行。
正是五月间,迎面是醉人的熏风,伴着一阵阵清脆的鸟鸣,脚边溪水潺潺,身旁灌木丛生,珍禽异兽穿行其间,彩蝶翩飞,画鸟弄音。灵异麋鹿衔香草;活泼猿猴献夭桃。坳间香雾袅起,岭头祥光氤氲。真是一个修仙学道的好去处。
顺着山路迤逦而行,不觉登到山顶。
一座壮阔幽静的观宇展露眼前,山门洞开,院内幽谧洁雅,香雾缭绕,瑞气蒸腾。天上霭云舒卷,祥光笼罩,白鹤翔飞。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在蒲团上打坐,白发高绾,手执拂尘,目光奕奕,气度非凡。两个道童陪伴左右。
学礼上前揖首问询,老道长与他攀谈起来,言语高妙,道理玄微。
学礼觉得这样高深莫测的老神仙正是自己要找的,请求拜他为师。老道长瞧了瞧他,微笑着摇了摇头:“看你的衣着打扮,长得细皮嫩肉的,必是世家子弟,从小娇养惯了,你受不了这份苦。我看你还是回去吧!”
“我能,我受得了。老神仙还是收下我吧!”他恳求道。
老道长还是摇摇头:“这样的事我见得多了,即使留下了,也呆不长久。孩子,听我的话,你还是回去吧!”
学礼见恳求不行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拉住道长的衣袂不放,泪珠滚滚,仰脸哀哭:“你要是不收下我,我就不起来,我死也要死在这里。”
老道长无奈,沉吟半天,只好说:“好好好,你先留下吧。”
听到说收留自己,学礼一蹦就站起来,揩干眼泪,换上笑脸,向道长行礼。
道长温言道:“你有向道之心,这是好事,但是修道却是苦差事,你得有思想准备,需得吃的苦中苦。这一点儿很重要。修行是高洁的行为,于己是完善自我,于世是普济众生。不能带有世俗的功利性,不能急于求成。时时处处皆学问,要懂得悟道……”
学礼揖手道:“弟子谨记在心。”
观內道士众多,傍晚时纷纷回到观中,学礼和他们一一施礼相见。
夜深了,学礼总睡不着觉。道观的新鲜感、愿望实现的兴奋感冲击着他,脑子里老翻腾着:老神仙是教我长生不老的仙方呢?还教我穿房入室的秘术?或是教我飞天遁地的法门?他整夜被这些想入非非的念头搅扰着,迷迷瞪瞪的忽然觉得自己成了神仙,在天上飘来飘去,嘴里发出呵呵的笑声……
不知不觉天亮了,小道童把他叫去。老道长交给他一柄斧头,让他跟大伙一起去树林里砍柴。他心里老大不痛快,可嘴上没说。
晚上没睡好,哈欠连天,浑身没劲,蔫头塌眼,踢踢踏踏的跟着别人走,要是道路熟,他早找个地儿躺下睡了。没法子呀。
到了树林,别人抡起斧头来虎虎有风,他举斧头如举千斤大石。干一回儿,就气喘吁吁,汗流满面,他专拣细小的树枝砍。看看别人,每人都砍了一大捆,自己就那么细细的一小绺。他一屁股坐在地上,不干了,发起牢骚来:“大老远跑来想学点功夫,却让人砍柴,这也叫功夫?”
“对呀,这也叫功夫,想当年,李逵两把板斧闯敌阵,谁人能敌?”一个矮胖的道士调侃他。
“去,别糊弄新来的。这三脚猫的把戏谁稀罕。我不相信你们见天就练这个。”
“对,我们大部分时间就干这个。”身边的道士也证实道。
“你们就合伙骗我吧。”
他们每天都出去砍柴,一个月过去了,学礼的手上都磨出了茧子。一拿斧头他就心里哆嗦,他觉得苦不堪言。虽然每次他砍柴最少,老道长并没责备他。
他除了砍柴,有时也打扫院落,种田,打水,到厨房帮灶。
道观的后院,是练功的地方,打扫时,他也偶尔看到师兄们练功,心痒痒的,放下扫帚,跟着比划两下子。但老道长从来没提过教他练功的事。慢慢地他觉得呆在这里没意思了,有了回家的念头。
一天傍晚,回到观中,学礼看到老道长和两个客人在房间里饮酒。
天色暗下来,室内尚未掌灯。老道长用白纸剪了一个铜镜大小的圆片贴到墙上。
不久就如明月朗照,满室通亮。须发纤毫毕现。
道士们奔走相告,齐来围观。
一位客人借着酒力豪兴大发,举着酒杯站起身来:“值此良宵盛宴,美酒佳肴,我提议,让道兄的诸位徒儿同饮美酒,共享欢乐。如何?”
老道长捋捋胡须,慈颜含笑,朗声道:“我也有此意,先时怕扰了尊客雅兴,未敢面提。既蒙雅爱,徒儿们,速去取酒具来,与客人同饮同乐。”
道士们齐声欢呼,雀跃而去。
不一会儿,陆续返回,捧着碗,拿着杯。老道长手持酒壶亲自斟酒,十来个人,每人都斟得满满的。边斟边劝:“尽兴喝,尽兴喝!”
一个酒壶能盛多少酒?道长给客人和自己的酒杯斟满。先喝完的徒弟又跑过来要求斟酒。一杯又一杯,一碗又一碗,那酒壶像倒不完似的。学礼觉得新奇。神仙就是神仙。
喝了一通,另一个客人说道:“喝酒虽然痛快,但好像还缺点而什么。你既然有本事造出月亮,何不让嫦娥出来,给我们舞上一曲,以助雅兴?”
“这个何难。”老道长微微一笑,拿起一根筷子向月中抛去,只见月影颤动了一下,一个美人从月中款款飞出,徐徐降落。刚出来时只有尺把长,等落到地上,和真人一般高。人们定睛细瞧,果然是月桂仙娥。只见她发挽双环,长袖飘飘,身体微侧,秀脸明眸,略带羞娇。
月中仙乐袅起,嫦娥轻抛长袖,翩然起舞,边舞边唱,舞姿曼妙,音韵清婉:
仙娥呀,仙娥
你是否还怀念着人间?
是谁这么狠心,
让你幽居天宇,
把无尽的寂寞独享,
让无奈的思念萦怀?
……
老道长手捻胡须,心赏目悦。一位客人伸着手指,微微侧身似在向老道长小声评说;另一位客人站起身来,和着节拍,手舞之,足蹈之。
徒弟们伸长脖子,满脸笑意,骋目观瞧,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声,鼓掌声。“太神奇了,连天上的仙娥都能招来,师傅道行高深,真是神仙呀!”学礼心里一阵阵激动。碗里的酒都忘记喝了。
就在学礼默想的当儿,那位客人跑上去,和嫦娥对舞起来,摇晃着肥胖的身躯,挤眉弄眼,做着滑稽的动作,引起了人们的一阵阵哄笑。
另一位客人则手点着他,张着大嘴嘲笑他。他却无所顾忌,扯着嫦娥的长袖翻转、环绕,越绕越近,越绕越近,就在快要近身的一刹,嫦娥星目一亮,纤指在他额头上轻轻一点,他做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动作,四周爆发出一阵更加响亮的哄笑。
嫦娥撇下他,轻移莲步,抱拳在腰,绕场一周。哗哗哗,一片热烈的掌声。嫦娥腾身而起,落到几上,嫣然倒下,又化成一根筷子。大家争着上前观看,议论纷纷。
“妙,妙极了!”客人拍手称赞。
另一位客人走回来,端起一杯酒:“今晚酒喝的痛快,舞跳的美妙,口福也享了,眼福也饱了,不过我觉得还有一点儿遗憾——”说到这他停下来,满含笑意的乜斜着眼。学礼想,这位客人点子真多,不知他还会出什么花样?周围响起了嘈杂的声音。那位客人不满了:“你就别卖关子了,有什么想法你提,道兄这么慷慨,又这么能耐,什么不能满足咱们,快说快说。”
“我是说想到月宫里去坐坐,当当神仙,尝尝做神仙的滋味。不知道兄能否为我们成行?”他得意的点着头,等待着答案。
“妙,真是好主意!”另一位客人拍手道,望望道长。
道长微微一笑:“尊客有此雅意,贫道自当满足,这有何难,我来安排。”道长念动咒语,拂尘一甩,酒桌腾空而起,直奔月宫飞升而去,落地时都能看到桌盏的轻微颤动。再一甩,两位客人,道长一齐飞起,冉冉升腾,稳稳落座在酒桌旁。学礼和徒弟们看得目瞪口呆。月中人推杯换盏,笑声朗朗。
“哇塞,真做了神仙了。”这不是梦境吧?学礼擦擦眼睛,痴痴的望着……
过了一些时候,月色转暗,道长从月中飞出,半空中吩咐:“燃着蜡烛。”
烛光明亮时,道长已然坐在桌前,客人却不见了,桌上吃剩的酒菜依然还在。贴在墙上的白纸,一阵风吹来,飘飘悠悠的落下来。道长问道:“徒儿们,喝够了吗?”“够了!”“那好,都回去睡觉去吧,别误了明天砍柴。”大家散了,纷纷走出门去。学礼还想着做神仙的事,心里美美的,打消了回家的念头。
又一个月过去了,学礼依然做着杂役。道长没有教他半点儿本事。他觉得很苦,实在打熬不过,决定回去了。
学礼来到云房,向道长告辞:“弟子不远百里,上山拜师学艺,纵然不能学到长生不老之术,教一两样小本事,也好快慰弟子的殷殷求教之心。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了,整天早晨去,傍晚回,只是砍柴,做杂活。弟子在家里也没受过这样的苦。”
“我早就说过,你受不了这番苦,今天看来,果然如此,好吧,明天让你走。”
“临走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,能不能传我一样本事?也好让我不虚此行。”
“你想学什么?”
“穿墙术,每见师傅穿墙入户,十分了得。心里很是羡慕。”
“好吧,我答应你。也不枉我们师徒一场。现在我就教你。”
道长告诉他行功秘诀,让他念完后喊一声:“进去”,就成了。
学礼试着去做,可一到墙前,他就怵了,怕撞破脑袋,止步不前。
道长让他再试,他一到墙前还是不敢,又停下来。
第三次他冲到墙前,道长告诉他:“低头就能进去,别迟疑。”
学礼一头撞去,居然进了,墙壁如同无物,回头看时,已经在墙壁另一边了,摸摸头上,不疼不肿。“我成功了!”学礼高兴得跳起来。
他向道长道谢。道长拉住他的手,叮嘱道:“回去后,要洁身自持,勿张扬,勿显摆,否则不灵。”
第二天,给了他足够的盘缠,道长打发他下山。
回到家中,妻子、青凤和他抱头痛哭,问他受委屈了没有?去病看着儿子黝黑的脸庞,捏捏他硬邦邦的胳膊:“我不求别的,起码这身子骨练壮了。”
学礼讲着山上看到的新奇事儿,一家人听得瞪大眼睛,张大嘴巴,半天都合不拢。去病是见过世面的,这些事他听都没听过。学礼见状,越发得意:“老道长也教了我一手——穿墙术,听说过没有?”他环顾四周,人们都摇头。
“今天让你们开开眼,看我给你们露一手!”他伸胳膊捋腿,退后几步,向一堵墙撞去。砰地一声,头重重的撞到壁上,他觉得满天都是金星星、银星星,身子软软的倒下去,他抱着头,哼呀嗨呀的乱叫。青凤搬开他的手,见头上起了鸡蛋大的一个包,给他又吹又抚。学礼喊叫着:“疼,疼!”
妻子和去病哈哈大笑:“这叫啥本事?碰鸡蛋的本事!”
学礼捂着头大骂:“这牛鼻子老道,坑死我啦!”